|
|||||
观摩省语文优质课感触若干 |
|||||
作者:梁周倩 李洋 发稿人:郭山 发布时间:2013-11-11 08:23:23 点击数:2865
|
|||||
观摩省语文优质课感触若干 梁周倩 李洋 此次赴辉县观摩省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,在课堂经验上获益颇多,总结为以下几点谨供探讨。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设定,教学目标一定要简洁、明确、具体、可操作。老师必须清楚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。这是展开教学的前提。此次优质课大部分教学目标的设定都比较简洁明确,有个别目标不太合理。如第一课《我有一个梦想》,重点放在了演讲技巧的练习上,终究没有深入文本内部,偏离了作为语文课应展现文学性这一目标。还有个别目标不够具体,如“学会鉴赏诗歌”、“体会感情”这些字眼,鉴赏什么,体会什么感情,需要具体化。比如文言文,“准确翻译原文”,“准确”便是一个明确的目标要求。 教学目标设定之后就是依据目标设计教学过程,即怎么把学生带到要到的地方去。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有文体意识,要关注文本的语文性、文本特质、文化风格。对于小说、戏剧、散文、诗歌这些不同文体的文本应展开多样化的教学。如此次课目中《蜀道难》一诗,教师以大气磅礴的诵读震撼人,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》中,教师因言味文, 随文解言,言文并重,有效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。 其次,教学设计要始终关注文本,不游离,让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。老师在课下要有足够的时间深入思考文本,将文本吃透,才能找出一条合理的路径带领学生走进,师生对文本都要做到“不隔”,不隔文眼,不隔文化,不隔文情。对文本做细化处理。因为优质课时间和环节的限制,很多内容都不够细化,在常规课堂中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的。在文本中尽情畅游之后还要出来,学生要有提炼概括的能力,文辞要精准。这里也涉及到语 教学设计除了要有文体意识和文本意识,更要有上课意识。对文本吃透以后,可以将原文打乱重组,提炼优化,大胆取舍,由一个主线贯穿,前勾后连,摇曳生姿。如《道士塔》一文,文章比较长,教师从感情“恨”和“爱”入手,切口很小,抓住文眼“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”来解读全文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 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,因为文学的情感性较强,所以学生行为程度的可测量性相对不高,但也可以通过设计一些问题来大致测量。那么设置问题是关键。而此次所听课过程中不少课堂发问是盲目无效的,或是问问题无序,学生不知从何答起,老师只能自问自答。所以设置问题要有一个由浅到深、逐步走进文本的过程。问题要准确、单一,如果问题确实有难度,老师要有一个恰当的引导,既不点明,又让学生有路可循。教师有预设,但课堂的生成性更重要,老师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答案,而是及时捕捉课堂生成。 对于这种竞技类优质课型,时间短短一节课,要全方位展示一个老师的基本素养,对于课堂的驾驭能力,处理随时发生的机动问题,这样的课必须精巧,设计的各个环节必须步步有深意,一般老师喜欢导入得华丽或隐晦,云遮雾障,这次我们感觉省优质课的导向是简洁明了快速切入,快入、早入、时入,对于文本深邃价值和情感导向、审美内涵则要重出、厚出、余味无尽的出。老师的课堂处理能力集中体现在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点评上,有的老师不够艺术,没有底气,对于学生的回答“旁顾左右而言他”,分析原因,匆匆带过,不敢深入,害怕生成,一方面影响到课堂的深度,另一方面使语文教学很机械化。我们想我们学校的语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,要上好每一堂语文课,老师自身一定要有深厚的学养,要有不停读书、读各类书的习惯,一名语 作者拈花,读者微笑,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力避功利化,真正让它充满文学气息,人文关怀,让这种会心的微笑绽放在我们学生的面颊,虽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,但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,它也可以是预约的精彩!我们感觉不虚此行,希望有机会可以让更多的老师走出去,去见识、去感受、去提高!
|
|||||
|
|||||